△
有鱼友的地方丨就会有鱼友汇
前段时间推荐了一些书,有关于原生鱼、魟鱼的,也有关于其他大型鱼的,至于与龙鱼相关的,内容详尽而且实用有深度的,细品也在寻找。
最近和韩老师探讨过这件事,后来他推荐了一本《龙鱼达人(ConnoisseursofAsianArowan)》。几经辛苦,细品终于找到了相关的出版部门了解这本书,也要找到了部分存书。
韩老师是谁?看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由台湾早年龙鱼几位老玩家合力编著
出于对版权的尊重,这里不方便过多地转录书中的内容,下面细品举个例子,节选书中一小部分内容。不可否认,这是细品所了解到的文献中,最科学最详尽地解释龙鱼掉眼的一段文字,大家不防细读一下,图片也做得非常用心。
鱼类的眼睛构造与呈现原理
龙鱼是一种视觉发达的上层洄游的鱼种,对其觅食的习惯与猎食的行为而言,我们可以大胆的说明,它们对视觉有着相当高依赖;此点也说明了,龙鱼具有敏感度敏感度相当高的眼睛结构,而这种精密度高的视觉结构,与人类类似,是藉由光线的进入角度来完成呈像,其眼球位置与所需要的视角,亦与一般底栖性鱼种有很大的不同。龙鱼的眼睛位置平行对称的生长于头骨两侧的眼窝处,依靠上斜肌(Superioroblique)、外直肌(Externalrectus)与上下直肌(Superior/Inferiorrectus)来达成眼睛运动的功能,多数鱼双眼的运动是协调式的同时运动,而龙鱼的双眼则不然,它们可以彼此无关的运动,因此在视野上,会较一般同时运动双眼的鱼类视野来的较为广大,若以单眼的视野来讨论,其视野水平可达~度左右,垂直则可达到度左右。
龙鱼也跟一般鱼类一样并没有眼睑,而仅靠眼球外的透明角膜保护眼球组织,相对的,若水质不佳,或遇到异常病菌入侵时,角膜便会第一时间受到侵扰,而有所谓的白蒙反应产生,这能够让我们警觉到水质恶化或有害菌滋生的危机。角膜并没有实际参与让视像具体化的功能,而仅有保护作用而已。
眼球由结实的巩膜所包覆着,当眼球受光时,光线会先通过角膜而到达玻璃状体上,龙鱼的玻璃状体为球状并有分层结构(多层膜)让光线能穿透,玻璃状体中最坚实的是晶体核,其晶体折射系数约在1.±2左右,在光线穿透晶状体之后,会经过折射系数与角膜相仿的水晶体,而聚焦的作用则是运用晶状体的双凸效应而产生聚焦作用。鱼眼由网膜感受光的强暗后,藉由玻璃状体的多层膜中的鳞状体收缩,而达到调节瞳孔大小的目地。
水晶体的末端所连接的就是视网膜,在影像经过玻璃状体之后到达视网膜时,影像是呈现倒立的状况,而视网膜是由感光细胞与色素层所组成,包覆着眼球的视网膜,在网膜外则另覆盖着供应视网膜养分的微血管群以及视神经网络,视神经网络将这个倒立的影像送至大脑,当您的光线不当时,鱼会产生侧游的现象,这是因为大脑因不当的光源而产生方向远近的误差,久而久之,大脑在指挥眼球运动时,便会让眼球以下视的姿态观物了。因此当您发现鱼支侧游时,便得立即的检讨自己的光源是否恰当。
在网膜内有着视锥与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作用为颜色的感测,视杆细胞则负责感受光的强度,这两种视觉细胞主要在于形体上的差异而得名。视锥细胞是一种圆椎形的细胞,视杆细胞则是一种拉长的柱形体,视杆细胞比视锥细胞细3~6倍,换而言之,视锥细胞发达则表示对于产色的判断能力较大,而视杆细胞发达则表示对于光的感受能力较为强大。
龙鱼的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均较发达,这是因为原生的雨林水中浊度较高,要依靠强大的感光效应,才能够达到以视觉猎食的功能,对于颜色的反应虽不强烈,但相对在大自然中,高度的危险区域要能保住小命,做到环境同色化的程度,还是相当敏感的。因此,我们可以说龙鱼有着发达的视锥与视杆细胞,换而言之,视锥与视杆细胞的发达与否,关系着环境的条件。而不论几个视杆或视锥细胞,每一数个细胞群均会连结至一个双极细胞,双极细胞的作用在于将光及色度的生物电子讯息传达至视神经群组。
视神经的结构主要是由神经纤维所组成的,左右眼的独立视神经支干会交叉至脑部,左边的进入右脑,右边的进入左脑,使影像中枢位于中脑的顶盖上构相当复杂。
光强度与光谱差异对龙鱼的影响
龙鱼眼睛感受光的强度,端视其视锥与视杆细胞依色素光谱特性,在特定的光谱与波长(不同的色素细胞会接受不同的光谱范围,而色素细胞主要是依附在视锥及视杆细胞上的)范围之内解析分解视色素,并进一步的在神经细胞内产生霉化学作用。
有学者指出,脊椎动物视网膜视杆及视锥含有不同的视色素:视杆主要吸收紫红质或紫质,而视杆则吸收紫蓝质及青蓝质。因此,当使用单一光谱照射龙鱼时,龙鱼的视锥及视杆细胞的感应便会有所不同,对于脑神经的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虽然没有时间这一步的证实光谱对于龙鱼掉眼的影响有多深重,但若以视锥与视杆的光接收原理判断,不当的光谱亦会造成龙鱼对于视神经上的操作失当。
因此,有必要在此对于各位掉鱼眼的鱼友,所长期使用的灯管做一调查,笔者自己用的是三波长的太阳灯管,长期养殖之下,对于鱼的偏光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在缸中生存的鱼只不论长的多壮多肥,均没有产生掉眼的现象;因此,光谱的影响亦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因为波长的定义,在背后则意味着光谱的频率高低影响。
一般发生掉眼的鱼只,眼睛的角度会从平行方向倾向下垂,根据为了避开不当的光折射与光谱的控制行为,由于龙鱼具有惯性洄游的特性(游动的方向与方式是固定的),再加上两眼的视神经可以独立操作,因此往往均是掉单眼的现象居多。
由这个现象加以推论,但若您的水族缸中充满着影响水折射率的介质时,会产生不当的折射率,再加上光线的光谱与波长不适当时,也会造成鱼类的视神经控制失常。此外,在水族缸中的龙鱼,一般人会忽略了正面光折射功率,因为鱼缸的环境正面透光的,若不这样设计,就无法欣赏鱼只的美丽,但若上部光与正面光的折射让鱼觉得不适,鱼眼亦将会随着环境而调整视觉角度。因此在初期掉眼发生时,我们会建议玩家们封缸静养,便是这个道理,用以除去正面光照折射的影响。
为了这个问题,笔者曾深入研究同时具有上部灯(一般白灯管),与侧边水中灯(植物红灯)的配置方式。实验的对象是上部置于非正面迎光面(贴壁纸处端,也就是一般上部过滤器放置的地方),而水中灯则是置于迎光面处,这样的配置方式,以恒定的开关灯动作(每天六小时),饲养两年鱼只并没有造成掉眼。
但以同样的配置方式,换成了上置为植物红灯,与侧置为白灯,饲养两年的鱼只却发生严重的掉眼现象,而这个刚子的摆设均是相同的,由此推断光谱的影响是龙鱼掉眼的元凶之一,侧面的白光应是主凶。
至于光线的强度,过强的灯光,亦会让鱼产生不适应的现象,因为强烈的水族灯管照明,在原生地是看不见的,虽然原生地的太阳及温度都很高,但由于水质浊度高的关系,折射率也会受到水中介质所影响。但人为的水缸配置,欲使得水缸中的光照比原生的光照明亮几倍。因此为求照明适当,建议将灯管至于鱼缸贴壁纸的顶端,并加强此处的水流强度,让鱼不会习惯经过这个区域。以上为目前所研究之结果,未来将持续增加新的心得。
...
上文出自《龙鱼达人》
以上就是书中讲述掉眼部分的摘录,除此之外,书中在疾病治疗、繁殖对策、挑选与色扬等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见解,甚至对龙鱼心理学、营养学都有涉猎。
问题来了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鱼友会急着问怎么买?
抱歉的是,这次细品想尽办法也只找到12本存货,只能先到先得!
如果,实在抢不到的话,我们也留了一个备用方案。如果确实对此书有兴趣又抢不到的鱼友,可以选择先下1元的订金,我们会尽力与出版社协商再版,并且预订过的鱼友可以享受优先购买和9折优惠的福利。
购买方法
按左上返回键,退出此页面,
就有这个界面了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