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茅两日暴跌126,金龙鱼为啥不

8月14日,曾经的“油茅”金龙鱼(.SZ)跳空大跌10.1%,创下历史新低;8月15日,空头情绪依旧居高不下,金龙鱼再次收跌2.48%,两日累计跌幅达12.6%。

金龙鱼也算是正宗的消费白马,在刚上市的几个月内,颇受一众机构追捧,市值一度逼近亿元,然而自年年初开始,其股价就持续下挫,至今累计跌幅约为75%,惨遭“膝盖斩”,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公司目前市值仍有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金龙鱼曾是民间股神林园的爱股,后者曾经大肆吹捧金龙鱼的长期投资价值,其麾下多只产品进入金龙鱼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但根据年年报显示,林园的基金似乎早已悄悄退场。

最惨半年报,消费白马也“暴雷”

暴跌的元凶是近期的半年报。资料显示,年上半年,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64%,同期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下降51.13%,盈利直接腰斩。

要知道,公司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达8.54亿元,可见公司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仅为1.12亿元,为上市以来单季新低,这也是金龙鱼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的一份中报。

金龙鱼的知名度很高,一直被认为是国货品牌的佼佼者,堪称国内粮油界的“巨无霸”,但公司实际上是一家地道的外资企业,母公司是新加坡丰益国际。创始人郭鹤年,年出生,早年3万元起家,成为“亚洲糖王”,控制马来西亚、新加坡八成以上糖业。

金龙鱼产品品类丰富,在小包装食用油、包装面粉、包装米等赛道,市场份额常年排名首位。资料显示,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包括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厨房食品贡献主要营收,占比高达61.93%,主要面向零售客户及餐饮企业。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的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和油脂科技产品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是产品的价格随着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有所回落,导致营收小幅下滑,这算是行业整体面临的问题。

而对于净利润的“暴雷”,金龙鱼表示,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利润同比降幅较大。其中,油脂科技相关产品在行情下跌的影响下,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另外,上半年国内大豆和菜籽压榨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是大豆成本较高,再加上豆油价格下跌,导致压榨亏损。

此外,亦有观点指出,业绩下滑背后或许与下游养殖业持续不景气有关。金龙鱼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约八成的产物为豆粕,二成产物为毛油,其中毛油被加工后就变成食用油,而剩下的八成豆粕则会被制作成饲料,据悉,目前丰苑是金龙鱼主要的饲料运营品牌,下游主要客户包括温氏、新希望、双胞胎、正大、正邦等饲料生产企业。

今年上半年,受到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豆粕价格也持续下行,这大概率也拖累了金龙鱼饲料原料相关业务的盈利状况。

此外,从数据我们也能直观的看出,金龙鱼盈利比较微薄,年上半年末公司毛利率仅为4.15%、净利率仅为0.67%;即便是前些年,金龙鱼盈利水平较高的时候,公司净利率也仅为3%左右。

这也折射出公司商业模式的特点。金龙鱼本质上是加工业,位于产业链中游,生产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每个人都要吃饭,用米面油,所以终端的价格其实很难提升。

而在成本端,金龙鱼的厨房食品和饲料原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为大豆,但国产大豆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对进口大豆依赖度较高,其价格主要参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的价格确定,公司对上游缺乏定价权,遇到涨价行情便颇为被动。

对于金龙鱼的生意模式,有投资者称之为“销售端低毛利、成本端缺乏控制权”。和其消费白马,如海天味业、贵州茅台等高毛利、具备定价权的生意比起来,金龙鱼可以说勒紧裤腰带日子,公司被冠以“油茅”的名号,好像有那么一点名不副实。

发掘第二增长曲线

鉴于粮油生意是苦差事,金龙鱼自然深深明白赛道的局限性,近年来,公司不断发力多元化。

预制菜是金龙鱼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mymy.com/afhhy/37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