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飨吴越稻米香,走共同富裕路粮食消费

“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对粮食安全主动权、耕地红线、粮食储备调节等重要问题都做过深刻阐释。

年7月19日至22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绿水青山话小康,初心不忘新征程”暑期实践团针对当前浙江省内各地市家庭用米情况展开线上线下调查活动,主要分为“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两种形式。截止7月22日,团队成员共收到份线上样本和份线下访谈样本。本次调研主要包括了统计当前浙江省内家庭对于大米的需求量,消费者对于大米品种和产地的选择和以及对于当前省内粮食现状的了解程度和观点。尝试分析当前消费者对于大米选购的影响因素和本省粮食能否实现产销平衡的可行性。

团队成员分别前往金华、湖州、嘉兴、温州等地进行样本采集。受访者表示,粮食问题是当今社会具有实际意义的民生话题之一,调研分析不能纸上谈兵,对于这种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研究方向,前期样本采集很重要,样本数据不仅要涉及面广泛,更要深入市井而不是不能浮于表面,真正采集到日常消费者的想法和诉求,才是保证研究报告编写真实性和实际性的关键因素。

第一步

互唠家常,渐入佳境

“阿姨您好,我们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做一个关于我们日常吃粮的问卷调研,咱们平时吃面多一点还是吃米多一点啊?”团队成员以唠家常的形式开始调研访谈,让受访者不会感到不适应和拘谨。在类似日常聊天的形式粗略了解被采访人的家庭相关情况。针对家不同家庭的饮食习惯和不同家庭居住结构(如夫妻+子女的两代居形式和父母+夫妻+子女的三代居形式)调整不同的问题和访谈方向。和被访谈人的拉家常渐渐打开了一些被采访爷爷奶奶们的话匣子,“我们家不是本地人,是北方人,相对来说吃面多一点。我们家吃米比较慢,基本一两个月来买一次米,平时在家做饭基本是一顿米,一顿面的。像我们这些老一辈迁过来的还是更喜欢吃面食,家里孩子从小在本地长大更喜欢吃米一些。”说起这些日常活动,被采访的爷爷奶奶们讲得兴致盎然,团队成员也在访谈中了解了很多掺着烟火气息的市井小知识。

第二步

各抒己见,兴致勃勃

当问到平时选购什么牌子大米的时候,受访者们都显得津津乐道,从商品性价比,口感还有新鲜程度各方面进行分析,一一列举市面上常见的大米比较。从粮食产地的气候条件,说到运输过程的保存,又说到不同烹饪过程造就的不同味道甚至不同地区对于大米口感的不同喜好,受访者用充分的理由向团队成员们论述自己选择这款米的理由。当负责采访的同学们问到是否了解当前浙江省内粮食政策和现状的时候,受访者们也纷纷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一位受访的爷爷向队员们讲到:“相对于上个世纪中国贫乏的生活条件,我们现在应该很满足当前的物质水平了,粮食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提高和保证,但这不代表着我们可以挥霍和浪费,浙江的粮食仍处于紧平衡格局,我们仍旧应该提倡节约精神。”团队本着向公众普及当前省内粮食现状的精神,自己也在访谈中对当前的粮食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步

调研分析,意义非凡

本次针对省内粮食产销现状的调研以“浙江人能否吃到浙江粮”这一问题为线索展开了对浙江省粮食供应、生产、消费一体化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浙江省各地级市粮食销售市场在售大米的溯源调查,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等进行调查,并采用实地的考察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浙江省粮食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认识目前浙江省供、产、销一体化状况的同时,向普通大众科普了浙江粮食的相关知识,也让暑期实践活动的团队成员们学习到书本上接触甚少的,带着烟火气息的市井故事和每一粒米从田埂到饭碗的旅程。

END

文:徐晔然排版:刘辉|责编:徐菲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mymy.com/afhhy/11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