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达拉特旗改造盐碱地
发展水稻产业的调研报告
年4月开始,旗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会调研组就我旗沿河地区利用盐碱地发展水稻产业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昭君镇沙圪堵村和王爱召镇小淖村的水稻种植、加工、销售现状,并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认为,立足我旗资源禀赋,改造利用盐碱地,做优做强水稻产业,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可行路径。
一、盐碱地基本情况
达拉特旗耕地总面积约万亩,其中沿河地区约万亩。近年来,受传统引黄漫灌方式和凌汛期河水侧渗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平整肥沃的耕地日趋盐碱化。据不完全统计,全旗沿黄流域已形成盐碱地近30万亩,占全旗耕地总面积的13.3%,占沿黄流域耕地面积的20.7%,其中七成盐碱地产量低,三成盐碱地农作物不能生长,只好撂荒。弃耕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吉格斯太镇、王爱召镇、树林召镇、昭君镇、恩格贝镇,仅昭君镇、王爱召镇就有近6万亩,且面积还在逐年扩大,这些地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下降,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二、盐碱地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昭君镇、王爱召镇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既让废弃盐碱地“变身”优质稻田,实现了改造再利用,又拓展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步走上规模化道路
早在年,原四村乡羊场村就组织余户农民试种水稻近亩,虽然当时技术不成熟,最高亩产却达到斤,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开局良好。年以后,水稻种植区扩大到了沙圪堵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水利工程配套跟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乏力,组织化程度明显偏低,先进技术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制约,水稻规模化种植进程缓慢。
年,鄂尔多斯方天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昭君镇承包亩废弃盐碱地种植水稻,逐渐摸索出一套“以稻治碱、以稻治涝、以稻致富”的好做法、好经验,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户种植水稻,促进了水稻生产加工技术日臻成熟,逐步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公司现有水稻种植基地2个,标准化稻田亩(其中通过有机认证亩),育苗基地1个,现代化的土地整理、插秧、收割机械设备11台(套)。年,公司注册了“二沟湾”大米商标,取得了绿色食品证书,年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王爱召镇小淖村年引进安徽籍种稻大户翁国洲,选定亩盐碱地种植水稻,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也总结出一些适宜当地种稻的实践经验,今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亩。
因种植水稻效益可观,前景看好,农民种稻的积极性日益高涨,部分农民通过种植水稻实现脱贫致富。年以来,大量年轻人返乡,主动加入种稻行列,在镇政府的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下,昭君镇、王爱召镇的水稻种植户已达户、多口人,种植面积突破亩的水稻种植大户达20多户。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昭君镇羊场村张三伙房社12户常住户,户均种植水稻30多亩,年均纯收入8万元以上。年,昭君、王爱召两镇水稻种植面积达亩,其中昭君镇羊场村和沙圪堵村亩,王爱召镇小淖村和黄牛营子村亩;总产量达1万斤。今年两镇种植面积又增加0亩,总面积达亩,预计总产量将超过万斤。
(二)成本效益分析
在昭君镇、王爱召镇调研中,我们对种植水稻、玉米的投入、产出、效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实际测算和比较分析(见下表)。
年种植水稻、玉米投资收益,水资源利用比较表
作物名称
产量(斤/亩)
单价(元/斤)
收入(元/亩)
成本(元/亩)
收益(元/亩)
用水量(立方米/亩)
单位收益用水量(立方米/元)
机械费
种子/秧苗
化肥
有机肥、地膜
农药
水电
合计
玉米
1
0.9
80
—
20
50
0.43
普通水稻
2.4
—
10
80
0.32
覆膜有机水稻
15
—
—
60
0.05
备注:玉米机械费包括翻地、播种、收割费用;水稻机械费包括插秧、收割费用;用水量按定额标准计算。
从上表可以看出,种植普通水稻的收益是玉米的2.6倍,而种植覆膜有机水稻的收益是普通水稻的3.6倍,是种植玉米的9.3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投资风险可控。
尽管种植水稻用水是玉米的近2倍,但由于水稻亩产收益较高,单位收益用水量是玉米的74.4%;而种植覆膜有机水稻,单位收益用水量仅是普通水稻的15.6%,是玉米的11.6%,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且玉米等大田作物必须在无碱良田种植,水稻却可在盐碱地上种植。
三、发展水稻产业的有利条件
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技术改进,我旗发展盐碱地水稻产业的条件基本成熟。我们认为,在利用成熟技术将盐碱地改造为优质稻田的同时,应继续加大水稻种植推广力度,使水稻产业逐步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推进。
(一)盐碱地面积大而集中
我旗沿河地区盐碱地分布相对集中,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高,土壤蓄水能力强,PH值介于7-8之间,富含有机质和多种矿物质。大量的弃耕盐碱地通过土地流转、综合治理,可改良为高产稳产稻田,有利于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如果能充分利用我旗盐碱地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水稻生产完全可以实现现代化、产业化经营。
(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我旗地处北纬40°,气候条件适宜,农产品品质优良,年平均气温6.7—8.6℃,≥10℃的积温—3℃,年日照时数为小时,平均年日照率达70.3%,可满足中熟和中晚熟水稻品种生长需求。因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且空气湿度小,作物生长季节风较大,通风条件好,病虫害发生少、程度轻,极少、甚至无需使用农药,所生产的大米富含养分多、口感好。大量盐碱地因多年弃耕,土壤少有污染,几乎没有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具备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的天然条件。
(三)灌溉水源相对充足
黄河流经我旗8个苏木镇,境内长度公里,即使将来黄河用水指标管控严格,实行了阶梯水价,亦可通过打机井实行井黄双灌,利用地下水补充水源,农业用水需求有保障。
(四)种植技术日趋成熟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方天农业公司已形成了一套集智能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标准化管理等为一体的水稻种植技术。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组织农户种稻,为农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水稻平均单产达斤/亩,最高已突破1斤/亩。年,公司从黑龙江引进了覆膜水稻插秧机和覆膜有机水稻栽培专利技术,该技术通过地表覆盖薄膜,可集中水肥,增加地表温度,保墒节水,抑制杂草生长,确保水稻品质优良,为进一步推广有机水稻种植奠定了基础。
(五)市场定位优势明显
大米作为我国的大宗食品,普通大米利润一向偏低,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由于大米加工技术门槛不高,导致米厂比比皆是,如果我旗大米仍走低端路线,与老稻区形成直面竞争,难以立足市场。随着商业形态的发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也更加重视,品牌大米开始走进普通消费者的餐桌,促使我们必须走中高端路线才能赢得发展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收入逐年提高,中产阶层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