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
“好丽友,好朋友”,当年的好丽友凭借这句洗脑的广告词,和独具特色的派类食品,一举夺得了国人的喜爱。甚至因为这名字起得好,不少人总将它与福建某家以复刻出名的企业混淆。但中国市场素来是这样,光听名字根本猜不到究竟是不是国产。
例如说,宝洁,中华,金龙鱼等。好丽友亦是如此,而作为一家年收高达亿的跨国企业,名字取得好并不是其成功最主要得因素。关键还在于能不能拿得出好产品,价格能不能实惠。
价格昂贵
而在这点上好丽友做得并不好,因为好丽友产品并不算得上便宜,甚至属于一类“轻奢”零食。就拿其最经典的一款产品好丽友派巧克力派来说,单个的价格在两块五到三块之间,重量在30g左右。算下来就是四五十元一斤,抵得上坚果的价格了。
而这样的价格却给了国内山寨食品加工厂很大的盈利空间,当时,国产厂商的套路主要是这样,用三分之一的价格,做出三分之二的效果。再加上广告轰炸,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但好丽友却没有打起价格战,它一如既往保持着国内的低价。
突然涨价
而作为从韩国走出来的企业,在本国价格偏低是能够理解的,这其中有税收,运输成本,政策等影响。可涨价就不一样了,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涨价理由一般很简单,原材料,人工,运输费用这三项几乎跑不了,可事实上,仅仅涨价并不能引起太大的反应,最多是折损些销量,被百姓骂两句。
但好丽友不一样,它的涨价是本国不涨,中国涨,附带中国的邻居俄罗斯,价格均上涨了6%至10%。要知道每年好丽友接近一半的营收都在中国市场,如此大胆做出这样不公平的举措,难道当中国是用来收割的韭菜?
定价双标
但细心的网友却发现,好丽友不止在定价上双标,甚至在关乎食品安全的原料上也对中国老百姓偷工减料。例如说在好丽友派上最富有特色的,也是亮点的巧克力外壳涂层上,好丽友产品在本国使用的是可可制品,而对中国却使用代可可脂。喜欢吃巧克力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两种原料制作出来的甜品可以说一个天一个地。
代可可脂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代可可脂也就是人造可可脂,通常使用多种油脂混合而成,在氢化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这类脂肪酸难以消化,易使人肥胖,悬浮于血液会使血液更加粘稠,容易使老年人形成血栓。因此无论产品成分表上写得有多漂亮,都尽量不要食用过多人造油脂。
网络上议论纷纷,好丽友官方自然不能沉默不语。可他们是如何回应的呢?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在3月1号,好丽友公关部门在微博上以公司名义,通过苹果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向广大网友发布了一篇明文公告,解释了关于好丽友涨价的原因。
潦草回应
网友们可没想到,对待一个占比近一半的市场,好丽友连公章都没盖,如此轻率地回应了这个问题。而在这篇潦草的清单中,好丽友主要提到了原料与价格问题,毫不意外,原料价格和人工背锅了。关于原料问题呢,好丽友甩锅给了翻译软件。
本文总结
可吃国内的好丽友吃出塑料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无论如何狡辩终究是骗不过群众的嘴,究竟有没有偷工减料,到进口超市买一块韩国原产便知。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么大一个公司,对待中国市场却是如此轻浮。难道忘记三年前,萨德事件造成的损失了吗?#好丽友回应涨价和配料双标#